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: 首页 >> 往生文化 >> 国内考察 >> 中国殡葬概况

           



中国殡葬概况


    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,据《周易》记载,早在远古时代,我们的祖先就使用土葬,随着时间的流逝,“入土为安”这一丧葬观念在人们心中日益巩固,并由此而衍生出一套复杂的丧葬礼俗,如披麻戴孝、扬幡招魂、念经超度、子女守孝、清明祭祖等等。
    我国的丧葬习俗,因地域、民族、宗教、信仰不同而有很大差异,汉族主要实行土葬和火葬。土葬也是我国少数民族最普遍的葬式,具体的葬法又有许多种,如有用棺椁的,有不用的;有讲究厚葬的,也有提倡速葬薄葬的;有捡骨重葬的,还有叠葬的等等。
    追溯历史,我国贵州的少数民族葬俗,几乎包括了人类葬俗的各种形式,即弃尸、树葬、悬棺葬、岩洞葬、岩墓、火葬、瓮棺葬、土葬等。 2000年,考古工作者在夜郎地区发掘出6种“套头葬”方式——死者头部套有铜釜,这种埋葬方式在中国其它地区尚未发现过。铜釜套头可能是为显示财富或地位,也可能是与原始宗教信仰有关——期望铜釜有通神魔力,带给后人永久的庇护。套头葬对研究少数民族丧葬习俗有着不寻常的价值。在黔南的都匀、荔波等县还保留着“洞葬”习俗。在都匀市,专家发现一处苗葬洞穴,内藏苗族棺木达1000多具。据专家初步推断,这个洞葬墓穴大约形成于元代。
    天葬是藏民族特有的丧葬方式,已有上千年历史,目前八成以上的藏族人依旧遵从天葬的丧葬习俗。西藏目前共有 1075座天葬台,有近百名天葬师。藏族视生命为一个轮回,生即意味着死亡,死亡即意味着重生,源于自然,归于自然,把逝去的人放在天葬台上,将由在空旷的原野上飞翔的鹫鸟食尽尸身作为善终之兆;将尸体投入水中,待秃鹫啄食或者以酥油燃火焚化,将骨灰撒向江河。
    新中国成立后,基于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资源的方针,国家开始进行殡葬改革,大力推行火葬,兴建殡仪馆和火
葬场。截至2005年底,全国共有殡仪馆1500多个,每年死亡人口800多万,火化遗体400多万具,火化率达52.7%,已三分之一的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普及了火葬,有些省市火化率接近 100% 。从80年代开始,我国殡葬行业借鉴了国外同行的先进经验,公墓开始向景观化发展,一大批环境园林化、艺术化、绿化美化的公墓在全国各地出现。近年来,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和殡葬观念的更新,文明节约的绿色葬法如树葬、海葬等也逐步发展起来。据了解,经多年的骨灰撒海数量积累,已使上海成为中国海葬人数最多的城市。
    在殡葬改革过程中,政府尊重少数民族的丧葬习俗。对回族、维吾尔族等一些习惯土葬的少数民族,国家划拨专用土地,建立公墓,并设立专门为少数民族服务的殡葬服务部门。现在,全国凡有回族等习惯实行土葬的少数民族居住的大、中、小城市,都建有公墓。同样,对藏族实行的天葬、土葬、水葬,国家也给予保护和尊重。

Copyright(c)2006 祥安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